90后小冯投身电商脱贫记

  • 2025-09-15
  • 1

秋日的一个中午,在沛县五段镇后六段村一个300余平方米的厂房内,堆满了装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瓶的纸箱。冯兵正在七八平方米的小隔间里处理业务,就是在这个小隔间,他通过网络平均日接单量6000,3年来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,几年前,这对冯兵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。

这不,刚过去的十一长假,冯兵和未婚妻杨文婷开着“速腾”轿车去了徐州3次。两人到徐州荣盛城小区去看看即将上房的新居。经历了6年的爱情长跑,他们打算年底在这里步入婚姻殿堂。两人还办了一件大事,去银行把39万元房贷全部还清。2018年底,买房时贷款年限是20年,他们两年就还清了房贷!

冯兵是沛县五段镇后六段村人,准新娘是沛县安国镇人,他俩是大学同学。杨文婷说,嫁给他,是兑现3年前的承诺:电商公司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,准嫁!虽是两人的一句玩笑话,但冯兵当了真,从2017年6月涉足电商,3年来的销售总额达到1200余万元。销售额突破千万比冯兵预想的早了点,但他当时有这个底气,那就是镇、村对电商产业的引导和扶持。如今的五段镇后六段村网上经营的多是玻璃产品,放眼望去,整个村子俨然成为了各式各样玻璃器皿的集散地,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玻璃器皿成千上万。

五段镇依托优越地理位置、资源、产业优势,积极促进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,电商产业发展可谓风生水起。冯兵就是后六段村从“省级经济薄弱村”变成远近闻名的“中国淘宝村”的众多见证者和奋斗者中的一员。

2014年,冯兵考上了盐城工业职业学院,学的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。大三时实习,班上的同学都去了各类建筑行业,他却回家乡投入到电商发展的热潮中。

几年前,冯兵家是村里挂上号的困难户,父母都是年过五旬的农民,爷爷刚去世,80多岁的奶奶年老体弱。冯兵没钱,他的同学郭良闯帮了他一把,他帮着做玻璃瓶销售公司的零活、接单、发货等。

说起老同学冯兵的创业,同龄的郭良闯对冯兵的评价是:钻劲十足,能吃大苦!郭良闯家住七段村,高中毕业后向亲朋借了几万元干起了玻璃瓶电商。

结果

冯兵跟他学做电商,不到一年就具备了独当一面的实力,在自家200平方米的院子里另起炉灶。资金不充裕,就向同行借货,发货收款后再还账,村党支书记徐龙飞为他当担保人。

2018年7月,冯兵开办的徐州坤诚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大,除了自家的200平方米院子,还租借了邻居家300平方米的院子。

公司主营各类酒瓶,从河北沧州等地进货,根据接单需求分类包装,通过物流和快递主销广东和东北三省。

冯兵说,是镇、村的大力扶持和引导让他实现了创业梦。

“村里开始做电商的并不多,是几个‘领头雁’靠电商发了家,买了汽车、住上楼房,这才激发了大家经营电商发家的热情。”谈到这里村党支部书记徐龙飞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。

为了打造“淘宝村”,后六段村党支部多次从市县请来专家普及电商知识,让一个个庄稼汉成为互联网上的行家里手。如今,全村已有300余人从事电商经济,带动本村及周边2000余人就业。

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前两个月是销售旺季,今年中秋节后,市场需求略微变淡,让冯兵和杨文婷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。两人去荣盛城看新房,一路上仍忙着整理销售数据,9月份的销售额是52.56万元。

与去年同期的中秋和春节前对比,冯兵的公司销售额均降低了10%左右。冯兵认为主要原因一是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弱,二是同行业的竞争在加大。

“差异化定位,做个性化精品,别人有的坚决不做,只做别人没有的。”冯兵说,互联网的不断发展,电商行业出现了迭代更新的局面,在新的环境中电商行业需要创新。

从“小白”到行家,从贫穷到富裕,从初战告捷到居安思危,我们相信,虽然在前进的路上,会有风高浪急,但他一定会乘风破浪。

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于珑 文

90后小冯投身电商脱贫记

徐报融媒记者 车佳 摄

来源: 都市晨报